尊龙凯时 (中国) 官方

糖博会 | 文化传承:穿越百年,这份坚持暗藏匠心

来源:广西尊龙凯时集团官方微信 日期:2019-05-26 11:28:40
 

“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这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手艺。”

 

 

5月26日,2019年中国糖业博览会暨世界糖业研讨会(以下简称2019糖博会)圆满落幕,尊龙凯时上不仅有各类糖产品,智能蔗糖加工机器,异域糖美食等,还有被“藏”起来的糖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传承。

 

 
 
 
 
壹:手艺糖画
 
 
 
 

给艺术加点糖,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从08年开始,为了生计,我学起了这门手艺。”从第一届糖博会开始,黄恒丞就作为展览特别邀请手艺人,到尊龙凯时上作手工糖画,宣传民间糖画艺术。

 

黄恒丞是广西南宁人,也是广西民间文艺协会的一员,他从事民间艺术工作已经有11个年头。说起他和糖画的渊源,还得追溯到他小时候。年少的他只要看见家里的长辈熬麦芽糖,心里就溢满幸福感。长大后,为了生计,他把“家传”的熬糖技术和自己的绘画本领结合起来,开始摸索糖画的制作要领。从初学到现在,黄恒丞的糖画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蓝本,是文化传承的典范。

 

 

25日上午,糖博尊龙凯时馆内迎来了百名小学生记者团。黄恒丞的糖画作品吸引了小学生们的目光,一时间被围得水泄不通。“小朋友喜欢吃糖,我就把糖做成不同的形状,他们更喜欢了。看到他们吃得开心,我也会满足。”糖画甜在小朋友嘴里,也甜在手艺人黄恒丞心里。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用于祀神,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糖画不仅是老少皆宜的甜点,更代表着文化的传承。

 

在黄恒丞的观念中,作糖画就像是在创作水墨画一般,虚实结合,才有美感。在熬制麦芽糖浆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控温度,保证麦芽糖达到能拉丝的黏稠度,温度太高,则会不成形,太低则糖丝太细。俗话说:糖画,亦糖亦画,可观可食。一位观众接过刚制作好的糖画,尝了几口,感叹:“还是小时候的味道,甚至更加香,更加甜。”

 

 
 
 
 
贰:手工红糖
 
 
 
 

老把式下的红糖,还原本质原香

 

从甘蔗汁到黏稠的浆状,熬糖的师傅就拎着大铁勺,将前口锅的糖舀到下一口锅。这是古法熬糖中的一部分步骤。

 

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盛产甘蔗,展位负责人宁晓霞介绍,当地气候早晚温差大,种植的甘蔗甜度都比较高,而红糖是该县特色农产品,2016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米易红糖以手工制糖而出名,其制糖工艺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易红糖民间技艺传承人郭凯。

 

宁晓霞指着展位内的熬糖程序图示,向记者介绍:“我们一共有18口锅连着,第一口锅糖色最浅,纯度也是最低的,经过18口锅的加热、蒸发,红糖的纯度就可以不断提高。”

 

以米易红糖为代表的手工红糖,都是经过压榨,连环锅的加热熬制,撇泡等一系列的工艺,才能制出纯正的红糖。像这样用古法制作出的红糖,相比于机器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糖产品,更大限度地保证了甘蔗中所含有的赖氨酸、柠檬酸等营养成分。

 

作为米易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时期,手工红糖便作为功效奇特的药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而如今红糖民间技艺传承人郭凯将米易红糖做成产业,还是最原生态的制作手法,保留了红糖香醇浓郁的独特风味,传承红糖记忆。

 

 
 
 
 
叁:食糖科普
 
 
 
 

小记者遇到糖文化,碰撞出新甜度

 

25日,食糖知识科普活动在南宁国际尊龙凯时中心D区二层展开,百名南宁晚报小记者在展馆内操起纸笔,记录下他们不常接触的食糖知识。光明糖业的多口味大白兔奶糖让小记者们爱不释手,“我以前不知道大白兔奶糖有这么多口味,抹茶,红豆……”韦柳旭拿着手中的大白兔奶糖展示道。活动向游客们传播食糖科学知识,展示了艺术糖画等优秀的糖文化,还通过有奖竞猜游戏,趣味活动来展示和传播关于糖的文化。带队老师认为,小记者接触不同糖业的生产方式,不同糖产品,了解糖文化,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对糖的认识,让糖的文化面向更广的阶层传播。

 

        

2019糖博会上的文化传承还有更多,像光明糖业展位上展出的“沙画”艺术,以红糖为墨,在沙画板上绘出一个个灯影下的故事;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的糖画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在糖博会上展出的糖画都有着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每一幅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糖文化、糖工艺、糖艺术……在文化的传承里,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它们将传统的文化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在2019糖博会上成为了“网红”。

 

 

作者:李芳芳

美编:张诗雨

 

图文来源于广西尊龙凯时集团官方微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西尊龙凯时集团 版权所有 © 2018  ICP证:桂B2-20040048-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