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满载着内陆地区瓷器等货物的中国船舶从广西出发,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东南亚,并源源不断运回各种异域珍品;
2000多年后的今天,古老的海丝路焕发新生机,中国和东盟架起了一座交流互鉴的“沟通之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不断深入,这条合作通道愈发宽广、合作之桥愈发坚固。
这就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历经20年搭建起的独特的“南宁渠道”。
高层对话的重要桥梁
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东博会,搭建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友好合作的桥梁,使中国与东盟各领域的交往、合作顺利推进,达成《南宁宣言》《南宁共识》等成果,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
自2004年首届东博会举办以来,柬埔寨高度重视,将东博会列入重点支持尊龙凯时之一,每年均由国家领导人率团出席。柬埔寨前首相洪森曾率团11次出席东博会,并在过去3年连续在东博会开幕大会发表视频致辞,洪森是目前出席东博会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
今年2月11日,中柬两国发布《关于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这为中柬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双方政治互信迈上了更高台阶。
▲第15届东博会主题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开幕大会上致辞。图源:广西日报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各国元首、政府主要负责人、领导人、企业家、中国投资者和各东盟成员国投资者开展年度政治、外交、经贸交流的重要且高效的平台。”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第15届东博会开幕大会上致辞说。
越南作为唯一和中国陆海相连的东盟国家,与中国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由来已久。自2004年以来,越南每年都由国家领导人率团高规格出席东博会。前19届东博会越南展位总数超3300个,参展企业超1600家。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推动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阮春福在第13届东博会开幕大会上致辞说。
20年来,东盟各国政府以及东盟秘书处均曾高规格出席东博会。澳大利亚、韩国、波兰、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等域外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也曾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参加东博会。
数据显示,前19届东博会共有182位中外领导人、3800多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共举办超300场部长级高层会议论坛,建立40多个领域“10+1”合作机制,发表《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
“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席大大主席在第17届东博会开幕式上的致辞高度评价双边关系取得的成就。
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
“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是东博会独特的合作模式。从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到升级,从推动中马“两国双园”到中国—东盟信息港落地,从陆海新通道到中国(广西)—文莱经济走廊,20年来,“南宁渠道”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
2011年,第8届东博会期间,在中马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和马来西亚签订了钦州产业园区、关丹产业园区的国家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2012年4月1日,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在广西北部湾畔启动建设;2013年,依马来西亚关丹港而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成为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姊妹园”。
▲马中关丹产业园。图源:国际在线
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中国在马来西亚设立的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也是“一带一路”规划重大项目和跨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年产350万吨的联合钢铁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4亿美元,是马来西亚领先的全流程工艺钢铁企业。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实现马来西亚毛燕输华常态化,建成中国—东盟燕窝跨境产业链。
数据显示,中马钦州产业园目前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马中关丹产业园招商入园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460亿元。
摩拉港是文莱与全球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2017年,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摩拉港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的重点项目。6年来,摩拉港公司利用北部湾港在港口码头建设运营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业效率及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文莱首相府部长兼财政与经济部第二部长刘光明表示,在东博会的推动下,经济走廊成为双方经济合作最重要平台之一,使文莱与东盟东部增长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密切。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东博会的推动下,产业、金融、港口等重点领域的经贸合作正全面开花。
数据显示,前19届东博会吸引110多万名客商参会,4万多位中外企业代表参会,共举办200多场经贸活动。
中国是第一个同东盟建立自贸区的主要经济体。2004年,怀着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光荣使命,东博会扬帆起航;2010年,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2019年,自贸区“升级版”推出;2021年,自贸区3.0版建设启动;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东博会推动形成的中国—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是中国与东盟乃至区域更多国家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东博会已成为服务中国—东盟乃至RCEP和“一带一路”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民心相通的关键纽带
东博会既是政治和经贸的盛会,更是民心相通的人文纽带。多年来,依托东博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在科技、旅游、教育、民生、健康、妇女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东博会对东盟与中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学生留学南宁,有的甚至扎根,实实在在推动了民心相通。”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人文之约,跨越山海,中国和东盟合作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有力印证。作为汇聚中国—东盟人文、旅游等多领域合作共识的载体,东博会积极搭建多主体、多渠道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双方人民共享文化交流的成果。20年来,东博会持续敞开对外合作的窗口,让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在这里相知、相亲、相融。
来自印尼的仁迪是广西艺术学院的老师,他2016年就从印尼来到广西留学,现在留在广西任教。“我多次参加东博会,并演奏印尼特色乐器甘美兰,非常开心。”仁迪说,他希望通过东博会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印尼的文化艺术。
东博会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形成了经贸、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办会特色。如今,东博会已从最开始的“一展一会”发展到前19届的超300场高层会议论坛,涵盖文化、教育、旅游、智库、媒体等领域,逐渐成长为多元立体的国际人文交流盛会。
数据显示,中国已累计培训东盟国家技术和科技管理骨干1300多名,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中国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东盟国家建设了42所孔子学院和39所孔子学堂,目前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地。东博尊龙凯时示了中国和东盟11国174个“魅力之城”,目前双方结成219对友好城市。
▲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冠宏 摄
东博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成为中国和东盟卫生合作的重要机制,并推动了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等机制落地。自2002年起,中国累计向东盟国家派遣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从事汉语教学、医疗卫生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已为东盟国家培训195名妇女骨干。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随着“一带一路”和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深入建设,东博会将持续拓宽“南宁渠道”,双方的“亲密值”将迈上更高台阶。